为响应习近平同志“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号召,2024年7月2日-3日,bat365中文官方网站23名师生组建的“同心振乡”实践队前往重庆市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市级示范点—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开展大学生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
讲乡村振兴新使命。实践队来到实践基地市级示范点核心区—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基地指导老师牟秦杰以《勇担青春使命 助力乡村振兴》为题讲授思政课,指出要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殷切嘱托,要求同学们传承发扬以侯光炯院士为代表的西南大学老一辈科学家淡泊名利、艰苦朴素、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勉励同学们强化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担当作为,将个人发展“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让青春绚丽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实践队在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合影
传乡村振兴新知识。实践队来到实践基地所在太平镇垣楼村,开展“倡导低碳生活,弘扬光炯精神”主题宣讲。在垣楼村村委会,实践队成员向村民们科普了什么是低碳生活以及实现低碳生活的方式;并向村民们发出践行低碳生活的倡议,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小朋友积极回答环保问题
通过此次宣讲,孩子们在增进对绿色环保知识的了解的同时,更切身感受到了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小环保卫士的快乐。实践成员吴天昊表示,未来他还将继续深入乡村,开展沉浸互动式教学活动,为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环保理念和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朋友认真翻阅低碳生活宣传册
绘乡村振兴新梦想。侯光炯院士深深扎根于基层,全心全意服务于“三农”。在垣楼村村委会,实践队成员犹欣怡从爱国情怀、艰苦求学、爱农奉献等3个方面介绍了侯光炯先生的科学人生,引导孩子们描绘未来的画像。侯光炯院士因家境贫寒辍学,却仍不放弃,凭借勤奋和才华,被江苏南通甲种农业学校教师王善干聘为助手,白天参与劳动和试验,晚上学习英语,两年后免试进入南通大学农科。在听闻了这样的故事后,小朋友们发出了震撼的声音,纷纷表达了自己想要成为像侯光炯院士一样的科学家的梦想
志愿者指导小朋友画面
实践队成员戴婉婷进行宣讲
学乡村振兴新技术。“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7月3日上午,实践队伍来到位于重庆市铜梁区侣俸镇,有“农业科技绿洲”之称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
实践队成员跟随讲解员步入了试验田,近距离观察绿色栽培技术成果,深刻感受到作为未来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要主动连接起“象牙塔”和“泥土地”,从农业生产一线的需求出发,积极走出实验室、走出学校,深入到祖国广袤的乡村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带到田间地头,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用的种植养殖技术,助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实践队成员们帮助农户劳作 讲解员带领参观研究所
调乡村振兴新形势。“青春梦想铸辉煌,农业科技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同心振乡”实践队前往铜梁区垣楼村、保乡村、少云村开展题为《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调研。
实践队成员王佳璐与垣楼村村干部访谈
实践队成员深入铜梁区垣楼村走访调研
实践队成员与少云村村干部访谈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的重要性。调研结果显示,农民朋友们普遍对科技助农持有较高的认可度,他们认为科技的应用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也反映出农民对于进一步学习科技知识的意愿。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提出“相关单位应当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建议,第一时间把建议反馈给所在村相关人员。
当乡村振兴新农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团全体来到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试验田,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同学负责清理影响作物生长的各种杂草,有的同学运用专业知识,细致地检查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记录。
实践队成员深入田间劳作
实践团成员田间实践合影
本次活动西南大学“同心振乡”实践队深入走访实践基地示范点,感悟新时代大学生使命与担当,亲身感受农业科技的发展脉动,深刻认识到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信念。通过此次实践,实践队成员更加坚定了利用所学知识推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信念,感受到“学以致用,勤耕不辍”的现实意义,西大资环院学子愿以不懈的努力和满腔的热忱,为打造绿色农业的辉煌未来贡献青春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青春光芒。
据悉,铜梁蔬菜科技小院于2023年12月获批建设重庆市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市级示范点,示范点构建了“春-夏-秋-冬”的时间轴实践育人机制,编撰科技小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南和学生实践日志。2024年上半年已提供实践岗位150余个,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李延勋、席淑宁、王佳璐、汤威、周义杰/撰稿
赵鑫宇、单文龙、吴天昊、谢芝进/图片
牟秦杰、刘星/初审
张玉启/终审